從三家臺灣公司的發展歷程中,我們看到了內地印刷業的未來
初秋時節,我隨上海輕印刷行業協會同仁一行16人赴祖國寶島臺灣觀光考察,受到當地印刷業同行熱情Q h F \ 8 J X接待,同宗同祖的兩岸業者在一起交流,頗有心得體會,點滴記] 5 g \錄,以示同行借鑒,對目前發展艱難的印刷業做些參考。 由于兩岸長期隔離,偶有交流也是展會上,對臺灣印刷廠的直接考察,業界較少,所以,協會原計劃借臺灣2006年. ) X k Z J9月的F 5 ^ O X L d臺北國際印7 D t刷器材展(TIGAX 06),做商務考察,不料,恰逢臺灣“倒扁運動”正熱,未能成行,一波三折,最后@ B h P M I繞道曼谷才得以進入臺灣。有20年歷史的臺北國際印刷器材展,雖沒有上海全印展那樣氣派,但也展出了處于印刷發展前沿的新技術,{ q M如RFH G f _ID射頻標鑒的印刷與加工,噴繪機及數碼機也T K x V E + V A是新品不斷,由上海電氣集團收購的日本秋山國際也將交替式雙面機帶去展覽……從當地媒體的報道中% : 1 O可見展覽之盛,同時也為我們了解臺灣印刷業的發展方向提供了一條路徑。 興臺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踏上寶島,相熟的文化,標準的普通話,及優質6 y ) E的服務,令人備E 5 p感親切,我們拜訪的第一家印刷公司是位于臺中市忠孝路的興臺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有著60年歷史的老企業,去年剛剛度過甲子之慶。筆者不由得聯想到另一家長青企業,秋雨印刷,今年也是60周歲,其創辦人林秋雨先生至今仍在? F C D . L N k r公司操持運作。興臺與秋雨兩家企業可算做臺灣基業長青的印刷界代表。 20世紀90年代,因環保及成本問題,臺灣印刷業大多遷入郊外工業園區內,留在市區的僅為一些店面小廠,一二臺單色機而已。興臺位于臺中市火2 p L _ W J * X車站附近的忠孝路,因臺灣的土地為私有化,早期成本較低,所以該公司還有能力留在市區。興臺公司的印刷質量當屬上乘,臺灣廣為使用的平印色譜,即為該公司3 N T 0 y L T Q b印制,從1977年初版到2006年9月第6版共印刷了9次之多,可見該公司對標準化及色彩管理的重視程度和能力。我們G U G t g =到達那天,興臺公司董事長正好在北京領獎,該公司在今年“科印杯”數碼印刷作品大獎賽中榮獲“創新大獎”,獲獎r p I , z ! =作品為中國湖南一位畫家的` u # D 1 @ S r油畫作品“靜E 5 * I靜的小河”。用Epson 9800打印在油畫布上,并– C y P采用增厚劑模仿油畫筆觸,該藝術品的復制惟妙惟肖,贏得了評委好評,榮獲大獎。該公司專門設有數碼m H y F ~ ^ +復制車間,陳列室中擺放的全是藝術k P $ m品復制品,從數碼打樣到色彩管理,乃至后期打印裝裱,興臺獨辟蹊徑。 陪同我們參觀的過程中,興^ g W 6 d f : K臺公司數碼印刷部門負責人陳先生不斷地接聽來自海外的長途。目前,興臺公司的市場主要集中在海外華人圈,從美國、加1 F ~ .拿大到澳大利亞等地。臺灣島上的市場表現并不是很理想。此行我們也參觀了臺北g / ^故宮,發現除日本二玄社外,臺灣H R W l f X i } H本地也復制了臺北故宮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摹本(摹本尚未在內地流傳),復制品售價為人民幣3000元,質量雖好卻鮮有問津。這也給我x s O們想從事藝術品復制的數碼印刷同仁一個警示:技術已不是問題,市場才是最重要的。 興臺公司的印刷車間設在一幢舊的大樓內,3臺傳統印刷機有一臺停著,傳統業務明顯不足。印刷品中藝術畫冊占了不少,每單印數不超過2000冊。該公司頗像內地的雅昌,追求技術與標A ! b b 3準的領先。 就在我們參觀結束坐下喝茶的時候,每人一份的紀念冊已送至手中。這是進廠時到訪人員的合影照,每位賓客的名字均已打印在上面,連同照片做了一冊。紀念冊將數碼技術的個性化優勢彰顯無遺。 紅蘭彩藝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此行拜{ N S 0 w D , – _訪的第二家公司為臺灣著名的紅蘭彩藝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該B H * / , C U \ H公司創辦于1965年,已有40多年歷史,經歷了臺灣經濟; r u 9 t f h V騰飛的80年代,已\ + S A K ] \走向成熟階段。紅蘭公司從傳統的印刷領域走向了整合營銷、公關、傳播等新興媒體,將信息傳播從平面紙張延伸至多媒體傳播。公司近400名員工分屬4個部門,紅蘭創意傳播、喬羽彩色印刷、聿成裝訂、第一美卡。紅蘭公司整合了傳播產業= 1 j x鏈中的各個子系統,這種發展模式K I m w _ r U 4,頗像日本的印刷大企業發展思路,為客戶提供全套的營銷服務——從創意、營銷、計劃、設計、印前,到印后加工及包裝,甚至規劃記者招待會、CF拍攝、節目制作、結合媒體傳播等一系列產業鏈整合。將印刷往兩頭延伸,實現增值服務,這W j , $ m B當然有難度,不是一般印刷公司能實現的,但對于有一定規模實力Q l h [的大公司來講是一個發展方向。 紅蘭公司的印刷設備分置在兩處r 1 e 7 7 1 \ [ S,一處配有海德堡M-6_ x :00商S 4 – + T k N業輪轉機及海德堡單張紙印– ? P P ` g r刷機,主要承印雜志、樣本;另一處則位于2001年5月在桃園平鎮市新建的廠房,內設喬羽彩色印刷及第一美卡兩個部門。喬羽專Q B 2 [ i職包裝印刷,尤為擅長DVD包裝,這與臺灣電子加工業發達有關7 [ c 3 o ) Y b /,客戶多在桃園、新竹兩地。第一美卡則是傳統印刷業的延w y ; f ]續,從德國進口H D U x H的設備耗資400萬歐元,專做儲值卡、金融卡、會員卡之類。V 1 ~ . f ! # . Z在臺灣各城市,滿街都是大大小小的銀行。內地多房奴,臺灣多卡奴( q =,一個人– W c 2有K w S J 4十幾張卡不稀奇,借款容易且利息~ _ )低。制卡業在臺灣是個發展不錯的行業,只是投資巨大。 紅蘭公司由陳氏4弟兄創辦,老大陳照雄已年過7旬,還親自驅車來接我們。其辦公室內各屆政要題字高掛在墻J 9 5 h上,可見政府與之良好的關系。對于先進Q k [技術,紅蘭公司不吝投入,各類先進設備一應俱全。2004年該公司引進了全臺灣第一臺海德堡74 DI印刷機。與興臺公司一樣,紅蘭v m , Q /也保留了手工拼版作業,以增強靈活性。不過,紅蘭公司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其強大的整合營銷能力及創新能力。 永豐紙業股份有[ n ] r 7限公司 最后一站是位于臺灣土城市的永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土城印刷大樓。永豐余為臺灣造紙業的龍頭企業,90年代曾試水內地市場,后因水C E E i H h X ) w土不服而退出,目前,又在江蘇昆山投資M * $ F r $ h X昆山永豐余廣告印務公司,再度進入內地。 土城印刷大樓誕生于1993年,是永豐紙業與沈氏藝術印刷股份公司合作建設的。從EPS影像處理、5臺單張多w 8 q K b – +色對開機、3臺商業輪轉機,整套印后加工裝訂設備,以及. 2 l大量的日本宮腰表格機,到立體倉庫;從政府選票、考試試卷到水電賬單、銀行賬單。這是目前我所見過的最為完整的可變數據生產體系。該生產體系全部使用ERP管理,t . \ Q d q在數據部門,實現全程攝像頭監控,電腦只進不# ( w \ $出,每個房間門禁系統刷卡進入;報警系統完備,在重要* g { X g v部位,一旦人的站立時間過長或越過警戒線便會自動報警;數據備份齊全(而且是遠程備份),工人隨時用掃描儀檢查條形碼,核對數據準確性;工人進入工廠需提供證明;墻上四處貼著警告標語,告m y | q . { n誡一旦觸犯法律將得到懲罰。 除了ISO認證之外,公司還通過DS7799信息安全認證,這在內地尚未開展,但作為安全印務廠家這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認證。 土城印刷大樓儼然一位印刷巨人,各種工藝齊全。高達11層的大樓(地下3層,地上8層)占地面積不過1000平方米,卻恒O h Y % v & W _溫恒濕,是一幢除塵、換氣及廢水回收處理配備齊全的工業大廈。土城印刷大樓曾被APO亞洲生產力組織遴選為減廢示范廠,反觀國內的工業園區,大肆圈地,浪費資源,名為印刷工業園,實為房地產銷售,名不副實。 該大樓的立體結構設計更為經濟、節約– 6 d,三廢處理更省錢,而其每平方米工業產值甚至超過了上海引以為豪的南京西路的辦公樓宇。相比目前內地興起的各類印刷a D 7 ^ $ p \ t s城、包裝城,臺灣的工業園區并不氣o x P a x派,但非常\ W B K 8 Q實用。臺灣處于地震帶,大樓修得四四方方,一幢大樓即一個大公司。以土城印刷大樓為例,34米長N p F ; J v c i z、4米高的海德堡M600商業輪轉機,竟被放入了地下3層,空間利用可謂到了極致,這種務實高效的做事風格值得國內同行深思d b S Q [。臺灣同業如此精打細算的成本控制也是被市場逼出來的。據U } 8 A X u j介紹,臺灣輪轉h G t M P K R機最低工價為人民幣6元/色令,是上海最低工價12元的1/2,而當地印刷p u u m y C廠人均工資每月為1萬元人民幣,是上海印刷業人均工資的5倍。這一對比不禁令我們目瞪口呆。\ ~ C 7 看來,臺灣市場的競爭真可謂“血拼”,4 # j X ! ; A : V但僅靠價格血拼是無法長期生存的,通過對這三家公司的考察,我們發現,它們均各懷絕技。興8 \ Y % \ ) n c )臺雖有60年歷史略顯老態,卻在積極轉型,希望依托數碼及特種印刷來煥發q a e ; % G青春;紅蘭正值壯年,V 6 X p v 3 I投下巨資整合產業,以此殺出一條血路;L t Y O H永豐2 & M Z \ \ + &余像一條巨鱷,穩步Z B n J 1 f邁向門檻極高的可變數據安全印務領域,利用門檻優勢令對手望而卻步。 臨行前一晚,在用故宮元素l W _ 1 h n裝潢得富麗堂皇的臺北圓山飯店內,臺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分會理事長李長松攜會員與我們進行了會談。臺灣中華印刷科技學會; K y H理事長張中一先生因故未能前來,由李長d T l F 4 O松先生代為看望大家。席間,臺灣同行表達了加強兩岸溝通的渴望,提出了將兩岸三地的聯系延伸至韓國的首爾,加強與韓國首爾印刷行業同行間的聯系與交流,這一提議獲得了大家一致的贊同。臺灣同行也對投資內地表現出極大興趣,但鑒于目s A 5 ,前內地印刷市場處于供大于_ H y _ E Z求的局面,有人士擔心,臺灣包裝印刷業將由于電子和E 3 \ $制造業大量遷往昆山而舉步維艱。 目前,臺商苦于內地商務成本的不斷上升,三通事宜遲遲未能解決,而有遷往越南、印度等商務成本更低地區的舉動,更有大型食品廠商在流水生產線中將印刷部分也包括進去,這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加劇了m 7 2 , q包裝業的艱難。臺灣印刷業已步入成熟期,從臺灣同行贈送給我們的剛剛出版的《2006年中華印刷科技年報》一書中可見一斑。書中收集的論文很有技術含/ g 9 R 8 0 t量,涉及許多前沿課題,如電子油墨、電子書\ c [ n F u及環保大豆油[ | y a墨的運用、ERP管理及數碼出版對傳統出版的沖擊等。而此次我們所參觀的5 f k 1 t三家公司也都基本走在新技術運用的前沿,從CTP到色彩管} e ] C理,再到整$ ] 4個流程的ERP管理,尤其_ | x a S在環保方面,大豆油墨已被普遍使用,其標志在廠區內隨處可T # \ T ] –見;同時對于廢水、廢氣的處理也均投入了大量資金\ 9 K S。 H 0 4 然而已經成熟的市場環境也是制約臺灣印刷行業進一步發展的不利因素之一。近年來,受D y c市場空間所限,臺灣印業的發展幾近停滯,辦公樓空置率居高不下,跨國公司紛紛將其亞太區總部遷往上海等內地城市。高雄港沒了往日的繁華,就連101大樓(臺灣最高的建筑物)亦明顯出租不利,晚上燈光昏暗。臺灣的商業百貨公司雖不少,便利店以“7-11”為主,全島有4000多家,涉足偏僻的農村,但大賣場僅有家樂福一家,并不似v V y a內地那樣,3家賣場開s \ . G $ # G e g在一處進行血拼。畢竟這里只有2300萬人口,土地面積只比上海多一點。而就印刷機的保有量而言,據臺灣媒體統計全島四色機保有量不過500多臺,而在內地,僅上海一處恐怕便是其數倍。內I 0 v ~ \ T地市場雖大但不成熟,加上農村、城市發展兩極分化,隱含了W ! ? +諸多風險,同時近年來,因投資過r ; c 6 H 7熱引發的國Y W S 7 N –家宏觀調控,已令許多同行深感冷冬來臨。 此外,臺灣網絡發達,全{ d ( M ) C ^島寬帶網絡用戶在2005年已超過460萬戶,網速為2Mbps,在亞洲僅次于新加坡排名第2。臺北故宮面積很小,但其利用3D技術將館/ y Y O % )藏文物用圖像L $ P + b I文字的形式展示給參觀者。在臺灣,政府采購、招標、公民申報納稅全部實現網絡化操作,每年節約的印刷資金數目可觀,這也是島內不需要那么多印刷機的原因之一。對g Y + Y I L N于網絡的崛起,我們投資者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與臺灣同業的座談一直持續到晚上11} l \ l ! ]點。會后,我們合影以作b C i ;留念。 匆匆10日的環島行在使我們對臺灣印刷業留下粗略印象的同時,也收獲了頗多感悟。從三家臺灣公司的發展歷程中,我們看到了內地印刷業的未來,即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能存活下來的企業,不是靠打價格戰,而是& E N以差異化,細分市場,追求質量及特色,延伸產業鏈,尋求增值服務,開發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