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刷實習生到南王科技副總裁,對話王仙房,講述26年蛻變史
王仙房是地道的陜西人,骨子里透著西北人的豪爽和熱情,談話間總是充滿感染力,有一種不可言說的信任感,讓你覺得,他的成就,是必然的。
王仙房父輩和爺爺輩都在印刷廠工作,從小耳濡目染,他自然而然也進入了印刷行業,他出身中專,起點并不高,入行26年,從印刷實習生一直到如今福建南王環??萍脊煞萦邢薰荆ㄒ韵潞喎Q“福建南王”)的常務副總裁,他的經歷稱得上傳奇。熱愛、堅持和不斷學習是王仙房的秘訣,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也反哺了他的管理方式,他用簡單、直接來總結自己的管理心得。如今,身居高位,他依然堅持帶好每一個兵,為福建南王,也是為印刷行業。
如今,福建南王高速發展,在紙袋這個細分領域頗具規模。王仙房跟著南王一起成長,南王長成了大樹,而王仙房也成就了自己。我們有幸邀請王仙房擔任北京印刷學院企業管理高級研修班8期(以下簡稱“黃埔8期”)榮譽班主任,以下為王仙房專訪內容:
【北印黃埔】:請您介紹一下自己的履歷,您是如何進入印刷行業,尤其是和南王一起成長的經歷。
王仙房:我是西安人,我的父親和爺爺都在印刷廠工作,耳濡目染,順理成章就讀了陜西省輕工業學校(現陜西科技大學)的印刷中專。1993年開始實習,1996年畢業后,正好趕上柔印這個契機,就開始在西安第一印刷廠工作,從柔印機長一直干到段長。2002年后,輾轉在上海、江蘇等地工作?,F在南王的陳凱聲董事長曾是我在上海工作時的上司,一個偶然的契機,我們在上海遇到,他邀請我看看新的機會,于是,2010年我加入剛創業的南王。
我們都知道,泉州被譽為“品牌之都”,福建當地人其實更喜歡找本地供應商,我們董事長也是基于這個考慮,于是開始做購物袋包裝。我一直從事的都是柔版印刷相關工作,南王搭建的也主要是基于紙張、基于柔印的可降解工廠,主要做購物袋和食品包裝。起初很多工廠都能生產紙袋,但很零散,南王專注于此,在紙袋這個細分領域做出了規模,去年的產值達到近12億。12年了,我從剛開始營運到生產,再到常務副總裁,我在南王一步步成長,也有幸見證了南王的成長。
【北印黃埔】:業內也有不少做紙袋的企業,福建南王被稱為“紙袋之王”,南王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么?是如何優化和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以及管理能力?
王仙房:首先,我個人認為,一個公司核心的競爭力是創始人,我們的董事長陳凱聲,他在印刷行業20多年,對行業有獨到的見解,也是他看準了紙袋這個細分領域的發展前景,選對了行業,也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陳總有一句話叫“與共創者共享”,他構建的是一個“股東平臺”,包括外部和內部股東,我們上下游的一些客戶都是我們的股東,這樣我們就整合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另一個股東是我們的員工股東,從基礎員工到核心管理層,我們有80多個員工股東,與南王一起成長。
平臺的另一個作用是匯聚人才,我們一直都是堅持不拘一格降人才,雖然是在福建發展的企業,但我們的管理人員來自全國各地,包括上海、陜西、廣州、湖南等。所以我們有很多天生的優勢,有極大的包容度,這也是我們一個核心的競爭力。
最后,我們核心的競爭力是我們的企業文化,我們所做的產品目標是“以紙代塑”,可降解,是為人類安全負責,為環保負責,我們選擇的這個方向,也算我們一個核心的競爭力。
【北印黃埔】:您在南王工作多年,遇到的最大瓶頸或者問題是什么?您是如何解決的?有什么心得和體會可以分享。
王仙房:這些年我們發展很快,會面臨很多問題,一個是人才瓶頸問題,我們企業位置相對偏僻,整體配套不好,招人困難。另一個是產品問題,多條產品線并行發展,包括紙袋、紙盒、紙杯等,如何和其他專業生產某一個單品的工廠去競爭,其實是需要很多配套的設施、工藝、原材料知識、采購知識以及配套的人才。
面對這些復合問題,作為管理人員,必須要面對,以身作則,首先自己要去學習了解更多新知識,這個看似很簡單,但其實很多管理人員做不到。領導者必須要有躬身入局的決心,其實我們就是“土法練兵”,深扎一線。其次,我們會帶著團隊多去走訪參觀,多方吸取經驗,為我所用。當然,也必須積極去尋找所需人才。
【北印黃埔】:作為南王的技術帶頭人,20多年來,您都堅持學習、鉆研技術,您有什么可分享的學習方法?學習這件事給您帶來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您如何看待持續學習這件事?
王仙房:我中專畢業,其實起點不高,所以我從畢業以后就持續在兩方面提升自己,一方面是學歷提升,我大概上了六七所學校,包括自考、夜大、MBA,國內在西安、上海、廈門等地都深造過,今年還完成了馬來西亞MBA的學習。另外一方面,就是將我學習到的東西,在工作中學以致用,同時也會指引我不停的進步和發展,在我看來,學習有很多小確幸。
學習對我來說,首先開闊了視野,人最大的問題是常常給自己設限,生命的長度是一定的,可生命寬度的創造,其實就是通過知識的積累,夢想的實現來完成的。通過不斷的學習,適應了自己的崗位,也得到公司的認可,更重要的是,起碼我知道,通過我們的紙包裝環保事業,能對社會做什么貢獻。
其實我一直認為,人很難改變,改變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在VUCA時代,就我自身而言,要發展,持續學習是必由之路。尤其互聯網、數字化、智能制造的發展,對我們行業都會有沖擊,通過持續學習能不斷進步,創造社會價值,改造行業,讓印刷行業向更加高端、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北印黃埔】:今年,您獲得了2022年第二屆十大印刷工匠,您如何看待這次評選,您認為這對您本人和行業的意義是什么?
王仙房:這個評選對我個人和行業都很重要,對我自己來說,這是一個及時的榮譽,是對柔印行業的認可,當然也是對我榜樣作用的鼓勵。其實,我在行業有很多徒弟,我還有兩個徒弟獲得了第一屆印刷工匠,對我來說,成就別人也是成就自己。
另外,很多人可能對印刷有一些刻板印象,對印刷行業的認知還停留在以前,認為印刷就是又臟又累的,不愿意進入印刷行業。但實際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包裝的發展空間特別大,我們還有柔印這種更好、更清潔的印刷方式。印刷雖然傳統,但仍然是一個高科技的行業,尤其柔印是未來可擴展的、VOCs排放幾乎為零的行業,印刷行業也是對人類發展利好的行業,這次評選,也是讓大家對印刷行業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認識。
【北印黃埔】:企業發展離不開人的力量, 20多年來您一直擔負提升職工技能水平的職責,培養了一批批技術和研發人員,您具體是如何做的?您企業員工目前都有哪些途徑學習和進修?您如何看待員工進修?
王仙房:印刷確實是一個有技術含量的行業,需要沉淀。我最開始進入柔印行業的培訓方式就是手把手教,核心的東西是要敬畏技術,正向引導,同時以身作則,這是第一階段所能做的。
當我慢慢成長為管理人員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東西需要靠團隊,我們必須有一套規范化的培訓制度,培訓體系。目前在南王這樣大的企業的維度,會更注重與時俱進,常規的培訓方式有技術培訓、日常作業培訓、安全培訓等等。
除了日常培訓,我們會派企業員工出去學習交流,和同行甚至外行業的人一起,疫情前,也會經常組織出國學習,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理論學習和實踐結合,我們有多種多樣的學習和進修方式。
以前,其實我也擔心員工進修會帶來人才流失,但人才在行業流動發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站在行業角度,目前全國很多紙袋企業的人才都是從南王出去的,這讓更多人有能力生產紙袋,盡早實現“以紙代塑”的目標,同時也擴大了市場,這對行業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北印黃埔】:您覺得自己是一個怎樣的管理者?如何總結自己的管理心得?
王仙房:我從基層生根,一步步走到今天,其實我很享受努力帶來的幸福感,再加上我是北方人,我的管理就是“簡單、直接”。為了實現簡單直接,其實還得借助南王的人性化和包容化的平臺。利用南王的資源,我們也請了很多業內外的專家、大咖,幫我們輔導,學習科學的管理態度和方法。我們信奉“與共創者共享”的企業文化,也會經常組織管理人員的“三省會”,提醒管理者要時時自省,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
【北印黃埔】:您如何看待北印黃埔高級研修班?作為8期榮譽班主任,您有什么話想對即將入學的新生講?
王仙房:一個行業的發展除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很重要的還有人才的培養。實際上我們需要一個平臺,就像南王的平臺一樣,讓印刷人更深刻地認知印刷的未來,認識和先進企業的差距。通過系統的學習以及和全國各地優秀企業的交流,學習更多印刷業管理知識,增強印刷人的安全感,北印黃埔就是這樣一個平臺,讓印刷行業的同仁共同耕耘,創造我們印刷的未來。
對于即將入學的黃埔8期新生來說,其實現在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印刷產業正處在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希望新生能通過不斷的學習、創新,讓行業發生新的迭代,也希望黃埔8期的新生,能帶動印刷行業向前邁進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