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包裝都要實行回收
為了在 2025 年前實現所有包裝 100%可回收再利用或可重復使用的目標,雀巢宣布成立包裝科學研究院,致力于發現和開發功能可靠、安全和環保的包裝解決方案。
該機構將設立在瑞士洛桑,將有約 50 名科研人員。 研究院的重點研究領域包括可回收、可生物降解或可堆肥的聚合物和功能紙,以及提高塑料可回收性的新包裝概念和技術。 雀巢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克·施奈德說:“我們希望解決日益嚴重的包裝廢棄物問題,特別是塑料包裝。 我們的目標是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
今年 4 月,雀巢宣布了包裝材料的 100%可回收再利用或可重復使用的“2025 年目標”,主要是為了防止包裝材料成為廢棄垃圾,尤其是進入海洋和水域。 自 2015 年以來,它已經減少使用了 22558 噸材料,減少了 2930 萬瑞士法郎的成本。 但是沒有達到它原本定的 10 萬噸的目標。
大型快速消費品公司常常因為包裝(尤其是對塑料的使用)為人詬病。 根據“脫離塑料”(#breakfreefromplastic)運動今年清理塑料垃圾時統計的情況,快消品公司是塑料垃圾的來源大頭:在志愿者清理的 20 萬塊塑料垃圾中,可口可樂、百事和雀巢占比 14%。 除此之外,聯合利華、寶潔、達能、億滋也名列其中。 這是因為這些公司遍布全球市場、消費者眾多、影響廣泛,也被認為需要擔起責任。
雀巢旗下的飲用水部門在 2017 年和法國食品巨頭達能以及生物基材料開發公司 Origin Materials 成立了NaturALL Bottle Alliance 塑料瓶聯盟三者打算加速 100%可持續和可再生材料創新包裝的研發——比如說趨向 100%生物基、取自非食品材料的 PET 瓶。 目前 PET 最高只能有 30%的生物基,其余主材料還是石油。 該聯盟預想中的 100%生物基的 PET 瓶可能采用硬紙板和木屑作為原材料,總之是那些不會占用為人類或動物生產食物所用的資源或土地的材料。 今年,百事也加入了這個聯盟。
為什么大公司要投入資金資源做企業社會責任項目?這似乎和傳統觀念“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相悖。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 John List 認為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對需求方(即消費者)直接影響不大——也就是說不大能幫企業擴大市場份額。 但根據他的研究,企業社會責任項目能吸引來更多應聘者(相當于 27%漲薪的效果)、員工工作更有效率(比如錄入數據時出錯更少)。
另外,據 Robert G. Eccles 等人對 180 家美國公司 18 年的表現分析,那些有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的公司從長期來看,在股票市場和公司業績的表現都更好。 對面向消費者端的公司來說,這種效應更明顯。 但企業社會責任和公司業績和在股票市場的表現更像是相關因素,而非因果。
企業社會責任項目也并非沒有負面影響:首先它是一項成本,對短期內直接改善公司業績沒有幫助。 另外,John List 的研究發現投入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中,員工更可能出現小偷小摸,占公司便宜的現象,即道德授權(moral licensing,大概可以理解為:做了好事后覺得做壞事也無關大雅)。
外部的監管也是這些大公司逐漸約束自己、推進可持續項目的原因。 歐盟議會在 10 月 10 日通過了現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草案它計劃在 2021 年前于歐盟范圍內禁止一系列已經有其它材料替代物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塑料盤子、餐具、吸管、飲料攪拌棒和棉簽棒)。 而對于一次性食物容器(包括冰激凌、甜點包裝等),歐洲議會也要求在2025 年前將其使用量降低 25%。